“印度近年来才开始重视反倾销措施的使用,但现在已经超过欧美,成为全球重要的使用者。”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王孝松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商务部发布的消息,在2017年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印度已对我国新发起了8起反倾销调查,对之前的7起反倾销或反规避调查做出了肯定裁决。目前,印度是全球发起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对华发起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而且频数还在逐年增加。
“印度对华反倾销的严酷程度显著高于全球贸易伙伴的平均水平。”当记者问及印度对华反倾销的特点时,王孝松说,“近年来,化工、机电产品的比例逐渐减少。涉案产品的行业分布更加广泛,特别是进入2017年以来,新发起案件中的涉案产品包含药品、纸牌、渔网、瓷砖等多个行业。这反映出中印之间的竞争关系正在从传统的化工行业向其他行业延伸。”
窥一斑而知全豹。王孝松为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从1995年WTO成立到2016年6月末,印度共对华发起193起反倾销案件,紧随其后的分别是美国(140起)、欧盟(128起)、阿根廷(97起)、巴西(92起)和土耳其(76起)。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的力度毫不逊色于欧美。问及其中的原因,王孝松表示,贸易额的扩大是贸易摩擦增多的重要现实基础。“中国改变了以往主要同发达经济体进行贸易的格局,与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往来越来越密切,交易中的摩擦自然也会增多。”
另外,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在很多领域同中国在世界市场上产生激烈竞争。各国纷纷以反倾销为武器,在保护本国市场的同时,打压中国产品,以削弱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这是一种既有经济理性,也有策略性的行为。”王孝松分析说,“同时,发展中国家在反倾销使用方面还具有‘后发优势’。发展中国家可以借鉴传统使用国的立法经验、司法实践经验等,从而更大限度地挖掘反倾销措施的贸易保护效应。”
作为中国遭受反倾销调查“重灾区”行业中的一员,东北特钢集团正在应诉智利对钢条发起的反倾销调查。“不只是反倾销,各种形式的贸易壁垒太多了。”东北特钢集团欧美部副经理张士民告诉记者,“对此,我们既不意外也不慌张。和律师团队一起积极应诉就可以了。”
高朋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了在应对发展中国家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时遭遇到的两大难题。
其一,与欧美国家成熟规范的调查流程不同,“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官员经验不足、随意性大,法律规定比较宽泛,调查程序不透明。”张毅举例说,发展中国家经常会以资金不足等为由取消实地核查环节,导致诉讼中的部分数据不被接受。
其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单据操作还不规范,如果存在单据不符点,则会导致应诉失败。张毅提醒出口企业,平时一定要注意单据核查,保证单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另外,张毅还提醒出口企业,一旦遭到调查,应该尽快决定是否应诉。“因为提交应诉材料是有期限的,这样也给企业一个充裕的准备时间。如果时间很紧,准备不充分,胜诉的可能性自然会下降。”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出口。对此,王孝松表示,企业应提前做好市场调研,把握“一带一路”国家的需求,尽量避免产生贸易摩擦。“一个经济体通常不会对自己急需的产品高筑贸易壁垒,建议企业寻求互补性强、需求旺盛的产品进行出口,既可以进入当地市场,又可避免贸易摩擦。”王孝松还表示,行业协会也应提前同重要的进口国沟通,了解其需求、把握其偏好、出口其所需,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贸易摩擦并不可怕,只要能积极有效地沟通协调,就能达成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王孝松说。为了增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谈判、协调的能力,中国出口企业要认真了解别国的文化、法律、风俗习惯,特别是争端解决的方式方法,从而在发生贸易摩擦后同对方进行妥善沟通,减少纠纷带来的相关损害。 , |